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传陆版Blackwell芯片预计9月推出,黄仁勋再次访华

2025-07-11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
155

关键词: 英伟达特供芯片 黄仁勋访华 AI芯片管制 国产芯片替代 市场格局重塑

近日,据英国《金融时报》等外媒报道,芯片巨头英伟达计划最快于今年 9 月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特供版 Blackwell 系列 AI 芯片。与此同时,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于近期访问中国,出席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将与中国高层官员会面,重申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特供版芯片:技术调整以适应管制要求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款中国特供版芯片基于英伟达现有 Blackwell RTX Pro 6000 处理器改良而来,核心调整在于剥离了部分先进技术以符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政府收紧的出口管制规定。该产品将去除一些最先进技术,例如高带宽内存(HBM)和NVLink(用于提升数据传输速度的互联技术)。

技术参数的调整意味着新芯片在性能上会与原版存在差距。英伟达内部测试数据显示,其 AI 模型训练效率较标准版 Blackwell 芯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此前为中国市场推出的 H20 芯片。一位接近英伟达的行业分析师表示:"这种 ' 精准降级 ' 是无奈之举,既要满足美国政府的管制要求,又要尽可能保留对中国客户有价值的计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芯片的最终规格仍存在不确定性。英伟达正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保持沟通,确保产品在推出后不会迅速遭遇禁令。2025 年 4 月,英伟达此前为中国市场定制的 H20 芯片就因政策调整被临时禁售,导致公司计提 55 亿美元减值损失,这一事件促使英伟达在新产品规划中加入更多政策缓冲设计。

从市场需求来看,新芯片的热度预计不及 H20。多位中国 AI 企业采购负责人表示,尽管性能受限,但考虑到英伟达 CUDA 软件生态的兼容性优势,仍会进行采购。"转向国产芯片需要重构整个技术栈,短期内迁移成本过高。" 某头部互联网公司 AI 实验室负责人透露,其团队已开始测试这款新芯片,初步计划订购量会比去年 H20 采购量少。

早前有消息报道称,这款陆版Blackwell芯片预计售价在6500美元至8000美元之间,远低于H20的售价1万至1.2万美元。

仁勋再次访华 

与新芯片计划同步推进的,是英伟达 CEO 黄仁勋的访华行程。据消息人士确认,黄仁勋将于下周三(7 月 16 日)出席在北京开幕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这是他自 2025 年 4 月访华后的再次到访。此次行程的核心安排包括与中国国务院高层官员会面,目前相关日程正在等待最终确认。

黄仁勋的访华被赋予多重意义。在 5 月台北电脑展上,他曾公开批评美国对华 AI 芯片出口管制 "效果适得其反",直言这类政策导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四年前的 95% 下滑至 50%,同时加速了中国本土 AI 芯片企业的崛起。此次访华期间,他预计将在公开场合重申类似观点,同时强调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入。

英伟达发言人拒绝就任何针对中国市场的芯片重新设计计划发表评论。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群体之一,他们开发的开源基础模型和非军事应用被全球使用。" 英伟达发言人在回应媒体询问时表示,"尽管安全至关重要,但每一款此类应用最好都应该在美国的 AI 平台上顺畅运行。" 这一表态被解读为英伟达希望平衡美国政府安全关切与中国市场发展需求的努力。

从市场数据来看,中国对英伟达仍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根据其 2025 财年年报,中国市场贡献了 171 亿美元营收,占总销售额的 13%,是公司第四大市场。尤其在生成式 AI 爆发的背景下,英伟达预测中国 AI 市场规模未来几年将达到 500 亿美元,这一潜力使其无法承受彻底退出的代价。

市场格局面临重构压力

英伟达的特供芯片策略反映了全球 AI 芯片市场的复杂态势。一方面,美国政府持续收紧出口管制,试图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计算能力;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替代需求正在加速本土芯片产业成长。

目前,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等中国科技巨头已纷纷加大对国产 AI 芯片的测试与采购。某互联网巨头 AI 部门负责人透露,其训练集群中国产芯片占比已从 2024 年的 10% 提升至 30%,主要用于非核心业务的模型训练。"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内将国产芯片使用率提高到 50%,以对冲供应链风险。"

这种趋势给英伟达带来了现实压力。尽管 CUDA 生态的壁垒短期内难以撼动,但中国企业正通过开源社区、自主框架等方式降低依赖。华为昇腾、壁仞科技等本土企业的高端芯片已能在部分场景下实现对英伟达产品的替代。

业内人士预计,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中国 AI 芯片市场将呈现 "双轨并行" 格局:一方面,英伟达通过合规产品维持高端市场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国产芯片在中低端市场快速渗透,并逐步向高端突破。这种竞争态势不仅将重塑市场格局,更可能推动全球 AI 计算生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