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丨阳泉阀门: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2025-07-09 来源:中国科技网
92

关键词: 激发产业 传统产业 新活力

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

7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他察看企业生产车间和产品展示,同现场工人亲切交谈,了解山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阀门是工业流体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被称作现代工业的“守门人”。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泉阀门”)始建于1924年。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阳泉阀门秉持“做最好气阀,创一流价值”使命,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成为山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亮点。

近日,阳泉阀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营收答卷:一季度实现“开门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3%。“我们瞄准市场搞科研,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阀门产业向新向智发展。”7月8日,阳泉阀门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亚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阳泉阀门的生产车间,只见这里数控龙门铣钻床、数控激光切割、焊接机器人等设备一应俱全,车间里弥漫着数字化气息。该车间负责人马慧钊指着5.7米立式数控车床介绍:“该设备能加工直径2.8米的大闸阀,加工精度达微米级。”

然而,多年前的阳泉阀门并非如此光景。“那时,我们车间老化,设备陈旧,加之环保政策倒逼,产品产销受困,企业遭遇着‘寒冰期’。”杨亚蓉坦言。

2021年,阳泉阀门抢抓改革机遇,“退城入园”搬迁至阳泉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变的是位置,不变的是国有企业的初心使命。阳泉阀门锚定“做世界上最好的大口径煤气阀”的目标,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设备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大幅降低采购成本,实现降本增效;发挥国有企业独特优势,充分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积极性。

大刀阔斧改革,让阳泉阀门涅槃重生。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企业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阳泉阀门先后研制10余类、120个系列、1300余个规格阀门产品,有58个品种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10个品种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煤气闸阀、电动翻板阀、硬密封蝶阀等龙头产品远销海外,低压大口径煤气阀占国内市场的60%以上。

“随着‘两重’‘两新’等惠企政策落地,我们的发展步伐更快了。”杨亚蓉说,企业更加坚定了发展制造业的信心决心,依靠先进技术和装备来提升发展水平,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跻身氢能阀门领跑方阵

在阳泉阀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产线工人轻点数字设备按钮,一台台数控机床即可有序运转,氢能管道阀门的零部件便会逐一成型。据介绍,这款新研发的氢气球阀不仅具有超高的密封性能,还能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对氢气流量的精准调控。

氢气球阀主要用于超高压输油输气管线和深海深空等领域。“2024年,我们通过持续探索,摘下这颗工业明珠,突破了技术瓶颈。”该公司研发负责人靳利铭说,经过反复探索,技术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新产品的设计,并联合兰州理工大学对产品进行应力分析、流场分析、火灾模拟等验证。“这款氢能球阀在主体材质、密封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有效解决了氢脆、耐腐蚀和高压密封泄漏等难题。”靳利铭表示。

研发立企、标准兴企,是阳泉阀门坚守的信念。近年来,该企业加大科创和技术研发力度,聚焦智能化、极端工况材料、精密制造技术创新,完善知识产权布局,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主导行业标准制定。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投入6200余万元用于产品研发,设立技术创新中心,组建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如今,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已成长为省级技术中心。不仅如此,企业还拥有两个博士工作站,6名博士驻企工作,并加入“中国氢能产业联盟”,联合攻关氢能阀门等关键技术难题。

“我们要把握市场需求,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泵阀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杨亚蓉表示。

责任编辑:孙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