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经济引领看大华股份数智化战略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从数字经济引领看大华股份数智化战略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 2025-07-08
  •  156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物联,大华股份,精准赋能,生态迭代

新华网北京7月8日电(朱家齐)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也是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大势所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增速2.76%,占GDP的比重高达42.8%,其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加速器”的作用愈加明显。

作为市场的主体,实体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需要社会层面加大力度支持其实现深层而全面的转型,以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获益。然而如何以数字化视野针对企业进行“协同赋能”并有能力投入大量数字化要素,针对企业实际业务展开“要素赋能”“效率赋能”成为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隐性痛点难点。

面对席卷而来的数字化浪潮,以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技术穿透型企业持续深耕大视频技术,厚植转型新动能和新优势、重构生产力,不断深化对智慧物联领域的探索与突破。

数智化精准赋能 重构行业价值坐标系

“隔空诊断”电力隐患、自动识别“人车核验”、24小时守护智慧病房……这些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正不断重构着传统行业的运维逻辑。而大华股份之所以能持续拓宽成长边界,成功打开智慧物联万亿级市场空间,核心便在于其将视频、AI能力与传统行业业务进行深度融合。

图为大华股份董事长兼总裁傅利泉

作为大华股份的领头人,董事长兼总裁傅利泉日前在谈及企业发展时,将核心驱动力总结为,“市场需求的牵引以及技术迭代的驱动,这两股力量推着大华在智慧物联赛道上越走越深。”

具体而言,市场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强烈需求,推动安防向智慧物联产业升维。大华以视觉感知为核心,同步拓展多维感知(如声波、震动传感),虽布局多模态感知技术,但视频始终是核心。“视觉数据占整体感知数据量80%以上,其信息价值无可替代。”傅利泉表示,“安防与智慧物联紧密相连。在安防应用场景中,视频数据,不仅为城市治理提供关键支撑,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视觉感知信息量大、直观性强、实时性高,已成为最具价值的感知维度,这无疑为我们构筑起了一定的竞争壁垒。”

回溯企业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初傅利泉“下海”创业,带领不到十人的团队成立大华电讯设备厂,起初聚焦大型企业调度设备研发。“创业第一个阶段业务范围很小,随后机会出现在电力系统的无人变电站值守领域。当时客户需要远程监控替代人工值班,以提升安全系数、减少人力成本,正是这个需求让大华切入了视频安防赛道。”傅利泉坦言,大华在智慧物联领域的护城河,本质是从以视频为核心的安防赛道延伸出的场景化能力与技术沉淀。

从早期的硬盘录像机到如今的星汉大模型,大华始终把视频作为核心感知手段,并将其深度融合于多个领域。在他看来,智慧物联行业具有场景碎片化、业务落地门槛高及AI成本控制难等挑战。实体企业更关注技术投入的实际效益,对模型准确性、数据安全及升级成本存在顾虑,“精准赋能”和“规模化落地”往往难以并存。

由于不同行业和场景间业务逻辑差异巨大,单点技术突破难以迅速带来跳跃式收益,跨行业技术应用和产品研发需深度适配专业化需求,创新也便成了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要求。

据了解,大华近几年将约13%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2010年,大华股份成立了中国安防行业博士后流动站,并相继成立先进技术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院、产品工程院五大研究院。这些举措构建了大华深厚的学习创新能力,也为其现有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前沿技术的跟踪探索提供了核心动力。

近年来,AI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但行业的落地仍面临场景适配性不足、数据壁垒高等挑战。大华股份基于对视频技术的深刻理解,率先布局行业大模型,通过将技术与实际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打造更贴近行业需求、更易落地的解析式大模型,真正推动AI从技术概念走向规模化商用。傅利泉说:“大模型并非万能钥匙,需要将其深度融入具体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只有具备技术灵魂的产品系列,才能满足碎片化的市场需求,实现广泛的商业落地。”

图为大华股份数智展厅

今年在其为宁波交警打造的行业大模型,构建了“通识问答+知识中枢+智能问数+以文搜图”四维赋能体系,作为扎根实战的“核心引擎”,助力宁波交警在法规检索、警情分析、数据研判、精准查缉以及事故追逃等场景实现高效应用,推动交管警务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升级。

协同产业升维 引领智慧物联生态迭代

此前,《中国产业数字化报告(2020)》中指出,国内企业在推行数字化战略时大多遭遇了因转型成本高而“不愿转”、因转型持续投资时间长而“不敢转”以及因转型能力弱而“不会转”的三重困境。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一历史规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同样显著,若企业仅追逐风口盲目扩张,却忽视底层技术体系的构建,终将因数字根基虚浮而陷入发展困境。反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其本质正是智慧物联生态对产业逻辑的深度重构。 

图为大华股份数智展厅

大华股份长期聚焦场景深化应用,在安全生产方面,通过泄露探测、热成像测温、设备巡检等智能产品及算法,实现人、物、环境不安全因素全流程管控;生产执行环节,以数字化改造车间流程,依托可视化看板、生产追溯系统及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管理与效率提升;在智能制造方面,华睿的机器视觉与机械臂的结合实现无人化智造;检测计量领域,拓展音频、振动等多维感知手段,突破“可见即可知”局限,达成设备运行异常“不可见也可知”的精准检测;绿色低碳方向,运用AI、云计算等技术打造零碳园区/工厂,提供绿色能源全栈方案,助力企业节能降耗。以“五全”能力基座,AIoT、物联数智平台两大技术战略, 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应用的能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在深刻重塑着智慧物联运行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催生了对新技术、新业务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应用需求。面对当前热议的低空经济,傅利泉指出,大华结合自身技术优势,研发了的自动充电库破解行业续航痛点,目前已在森林防火、高速事故处理等场景实现落地应用。“我们希望通过解决无人机无人化的问题,使其成为真正自主的移动感知平台,一旦突破续航、自主作业等关键瓶颈,无人机在移动感知领域的应用潜力将得到极大释放。”在傅利泉看来,智慧物联不止解决连接、安全问题,还要通过感知连接智能,最终进行应用。谈及企业创新业务筛选标准时他强调:“我们会坚持深化智慧物联赛道布局,以视频核心技术进行延伸,通过构建完善的孵化体系,加速推动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华已探索了机器视觉与机器人、热成像、汽车电子、智慧安检、智慧消防等新兴业务。

图为大华股份总部大楼

智慧物联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城市治理、交通交管、能源生产、教育创新等领域深度渗透。在这场变革中,如何以AIoT平台为枢纽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推动城市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跃升;如何将AI、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制造、能源、教育等行业痛点深度融合,提供从场景诊断到价值落地的全链路数智化升级方案,助力企业突破转型困局?不仅是摆在大华面前的时代新课题,更是践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从技术攻坚到场景落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三十年如一日将创新基因融入血脉。无论是以年营收10%以上的重注押码技术研发,还是“孤注一掷”投入创新业务的超前落子,看似“艰难”的抉择,实则是穿越周期的企业智慧,更是以今日之投入博取未来话语权的战略定力。

当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新质生产力成为破局关键,大华从通信设备商到全球智慧物联领军者、从硬件供应商升级为全场景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跨越,不仅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样本,更彰显了中国科技企业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的担当。大华股份,这家从钱塘江畔走出的企业,以科技为笔绘就的不仅是智慧物联行业长青的成长曲线,更是中国智造向价值链顶端不断攀升的发展轨迹。

【责任编辑:周靖杰】

来源:新华网

Baidu
map